5GWAN手游网(www.5gwan.net)2025年11月26日:在《第二银河》的宇宙冒险中,第八章剧情的星系扫描环节堪称不少指挥官的“拦路虎”——信号定位模糊、异常点隐藏极深,稍有疏忽就会陷入反复跳转的循环。其实只要抓准核心逻辑,做好前期准备,扫描任务就能变得轻松高效。今天就结合实战经验,把这份通关秘籍分享给大家。
星系扫描的效率,从舰船选择阶段就已注定。不少指挥官用战斗舰硬扛扫描任务,不仅机动性差,还容易被随机刷新的海盗盯上,完全是本末倒置。这里推荐两套适配方案,覆盖不同资源情况的玩家。
平民首选“探索型护卫舰”,比如“奥罗拉”级,核心改装方向是提升跃迁效率和扫描精度——低槽加装“小型推进系统稳定器”,提升跃迁速度;高槽必装“引力透镜扫描器”和“广谱信号分析仪”,前者负责定位信号源,后者用于解析异常数据。物资方面,务必携带10组以上“扫描探针”和5组“紧急修盾器”,扫描探针是消耗品,而遭遇突发战斗时,修盾器能帮你争取撤离时间。
如果是有一定积累的玩家,“守望者”级巡洋舰是更优解,其自带的“信号放大模块”能减少扫描误差,搭配“核心跃迁引擎”后,跨星系移动时间能缩短30%,大幅提升整体效率。无论选择哪类舰船,出发前都要确认“跃迁燃料”填满,避免在陌生星系陷入停滞。

第八章的扫描任务核心是“定位3个异常信号源并完成数据解析”,这些信号源分布在“天炉座-κ星系”“船底座-λ星系”和“半人马座-ε星系”三个相邻星系中,并非随机刷新,按顺序推进能避免重复劳动。
第一步:星系跳转与信号初筛
先跃迁至“天炉座-κ星系”,进入星系后立刻打开“星图”,在左侧菜单栏勾选“异常信号”选项,星图上会显示红色闪烁的信号标记——这是初步筛选后的目标。此时不要急于发射探针,先观察信号标记旁的“信号强度”数值,数值越高(通常≥65%),说明信号源距离当前位置越近,优先处理这类目标能减少探针消耗。
第二步:探针部署与精准定位
针对高信号强度目标,在星图上点击目标位置,选择“部署扫描探针”,系统会自动生成探针覆盖区域。这里有个关键技巧:将探针部署范围缩小至“5天文单位”,范围越小,扫描精度越高,通常一次就能锁定信号源具体坐标。如果信号强度低于50%,则需要部署3个探针形成三角形覆盖区域,通过三点定位原理缩小范围,此时耐心调整探针位置,确保三个探针的覆盖区域有重叠,重叠区域就是信号源的大致范围,再补充部署1个探针就能精准定位。
锁定坐标后,跃迁至信号源位置,会发现一个漂浮的“异常信号信标”,靠近至10公里内,激活“引力透镜扫描器”,等待3秒扫描进度条完成,即可获取第一个信号源的基础数据。
第三步:数据解析与突发应对
完成定位后,切换至“广谱信号分析仪”开始解析数据,解析过程需要15秒,这期间可能会刷新2-3艘“海盗护卫舰”。此时不要恋战,解析开始后立刻开启“紧急修盾器”,同时操控舰船向远离海盗的方向移动,解析完成后直接跃迁撤离——第八章的扫描任务不要求清除敌人,保存自身和完成数据获取才是核心。
按同样的流程完成另外两个星系的信号扫描后,返回任务触发点“空间站”,提交解析数据即可完成该环节剧情。需要注意的是,三个信号源的解析数据是关联的,必须全部获取才能提交,缺少任意一个都会导致任务卡住。

不少指挥官在扫描中会遇到“探针部署后无反应”“解析数据失败”等问题,其实这些都是可以提前规避的。
比如“探针无反应”,大概率是因为当前星系存在“信号干扰场”,在星图上会显示为紫色区域,此时需要先跃迁至干扰场范围外,再部署探针,否则探针会被干扰信号屏蔽。而“解析失败”则是因为距离信标过远,必须确保舰船与信标距离在10公里内,同时解析过程中不能进行跃迁或战斗操作,否则会中断解析流程。
另外,扫描过程中可能会遇到“未知信号源”(蓝色标记),这类信号通常是支线任务触发点,第八章剧情不强制要求完成,若时间紧张可直接忽略,优先处理红色异常信号。

如果想进一步提升扫描速度,可提前在“空间站服务台”雇佣“导航顾问”,其技能“信号追踪”能在星图上直接显示信号源的大致距离,减少初筛时间。同时,完成每个星系的扫描后,不要返回空间站,直接跃迁至下一个目标星系,三个星系全部扫描完成后再统一提交数据,能减少往返次数。
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点:扫描过程中关闭“自动攻击”功能,避免舰船误触敌人引发战斗,导致扫描节奏被打乱。若不慎陷入战斗且舰船受损严重,不要硬撑,立刻使用“紧急跃迁装置”撤离,返回空间站维修后再重新出发,避免因舰船损毁导致任务进度丢失。
总的来说,第八章的星系扫描任务考验的不是战斗能力,而是规划能力和细节把控。做好舰船配置、按流程逐步推进、避开常见陷阱,你就能轻松完成扫描,继续推进主线剧情。如果在扫描过程中遇到其他问题,欢迎在评论区留言,咱们一起探讨解决办法——毕竟在《第二银河》的宇宙里,团结协作才是征服星辰的关键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